在线咨询

海运费用-国际航协:机场旅客服务趋势展望

国际航协:机场旅客服务趋势展望

  民航资源网2019年6月19日消息:民航资源网主办的2019民航趋势论坛于6月19日在北京隆重开幕,本次论坛以“新机遇新挑战枢纽竞争力建设”为主题,以“提升机场竞争力”为核心,聚焦中转能力建设、运行效率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货运枢纽打造、商业模式创新等话题。国际航协北亚地区机场、旅客、货运及安保服务总监侯侃发表《机场旅客服务趋势展望》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民航资源网,感谢2019民航趋势论坛邀请国际航协参加并做发言。来之前我一直在想到底讲一些什么?因为这几年我讲未来机场旅客的发展趋势,我讲了很多次,尤其是近几个月以来,我讲这个时候的底气越来越不足,为什么?因为在这个行业内以及这个行业外,发展变化实在是太快了,让人目不暇接甚至不知所措。有些东西好像根本没有什么前兆,一夜之间就发生了,这个行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这几年,我们对于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能够落地的一些工作,我们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也做了一些推进的工作。但是,面对今天中国的市场,我们依然感到有些无所适从,所以,我们今天跟大家聊机场旅客服务发展趋势的时候,我自己其实是带着很多问题的,也是有些茫然的。我想了想我把我自己的这些疑问带给大家,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们从IATA的角度来讲,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首先跟大家说一下,IATA不是拍着脑门说我的吞吐量达到两个亿,不是这样的一个单位,IATA整个对于行业的经济预测还是比较靠谱的。所以,在三年前他们做的整个经济形势的预测,到现在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从2015年到2035年,或者说现在到2037年,2037年全球的旅客量会翻倍,这个翻倍基本上是说按照现有的一个平均的生产模式。

  当然了,根据市场管制松紧的程度,我们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调整,如果说整个的市场是放松管制的,那么整个市场的发展可能会更好一点,如果说是按照现在贸易战的这种形势,大家都在闭关锁国的这种政策的话,可能到时候我们旅客量的增加会少一些。

  增长并不是说现在已经很饱和的这个市场继续它很大的这种增长势头,这是不对的。根据IATA的预测,中国的航空市场现在是所有国家当中排在第二位,有很多种说法,有的是说2022年,有的是说2024年、2025年,就是说2022年到2025年这个阶段,IATA预测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的航空市场。

  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做过一个预测,2022年中国旅客的吞吐量会达到9.8亿,而那个时候美国的航空市场的规模应该是9.5亿或9.6亿,大概是这么一个水平。而且大家看一下排名,不仅仅是中国,印度也会从现在的第7位升到第3位,印度尼西亚会升到第5位,所以大家可以看一下,说整个航空市场的倾斜是在向东方倾斜的,这种发展是平均的吗?是不平均的。

  北亚区指的是什么?其实指的就是大中国区,日本、韩国都不包括在里面,所谓的北亚区就是指的大中国区,北亚区和亚太地区在未来的增量里面,他们两个加在一起是55%。也就是说,全球一半的未来20年的增量都是来自于亚太市场(大亚太市场),而我们大中国区这一个地区的增量超过了亚太区其它地区的总和,我们占28%,所以这种发展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给中国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我们来看一看,既然旅客的增量是这么大,那么全球机场的保障能力到底是怎么样呢?全球最大的100个机场,在未来的5年能够满足现在旅客增长量的只有4个,只有4个机场在未来的5年能够满足现有的旅客增长量。

  也就是说其它的96个机场在未来的5年,或者说就已经达到饱和。大家看红点的,这是已经达到饱和的,我们看红点的这些机场是已经达到饱和的,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机场现在已经饱和了,其它航点在未来的3年到5年也会达到饱和。

  所以,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我们未来航空旅客发展的需求,其实是不匹配的,也就是说我们目前机场的状况是不能满足航空整个市场发展需求的。

  我们这个背景介绍完了,我们这样的背景造成的是什么情况呢?尤其是对中国,大家都可以看到,我们预测中国的增量是最大的,对中国的市场造成的最主要的矛盾有两个:

  1、我们快速增长的旅客量和现有的我们基础设施所能提供保障的这种矛盾。

上一篇  海运费在线查询航空枢纽竞争:决定因素与提升策略
下一篇  海运运价常旅客计划的一些思考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