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物流行业机器人配送为何难以实现全覆盖配送环节国际空运


  了解到这开启智能化分拣模式是物流行业在智慧生活时代的发展前提,多数物流企业为了不被智能化浪潮淘汰,同时也是借势突破行业高成本低效率的瓶颈,陆续与科研院所合作致力于研发黑科技产品实现智能化作业,而这也是他们现在的发展重心。据了解目前天津在快递领域正在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而各类的智能分拣系统在陆续启用,而快件分拣效率则屡上台阶。
 
  看罢分拣与仓储环节在蒸蒸日上的局面,据记者注意到在配送环节这阵“春风”就没有那么温暖了。一段时期内这一类的“黑科技”只能在小范围区域应用,无法大面积的覆盖和推广,也就是说不能满足人人尝鲜的需求。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探寻这背后的故事。
 
  机器人:政策受限是主因
 
  以京东机器人“快递小哥”为例,京东物流配送机器人项目总监朱国强告诉记者:“快递配送机器人目前只能在封闭的园区和小区运行,这主要是因为国家政策有限制,虽然我们称之为‘机器人’,但是它仍然属于轮式载具,有车辆属性,而目前国家政策规定无人驾驶车辆是不能上路,所以配送机器人也就不能够在开放的道路环境下运行。现在北京已经开放无人车路测道路,但是天津暂时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也就意味着驾驶人应为自然人。按照这一规定无人驾驶车上路属于违法的行为。截至目前路测合法化并未全面的铺开,其还处于“半灰色”的状态。
 
  此外,据了解该快递配送机器人要从局部试验区扩展至更大的范围,还是需要城市运行经验的积累、道路交通环境的优化,以及技术层面的提升。“现阶段,我们在技术上已经具备自动驾驶激光雷达、视觉识别、GPS定位等,有很多方式可以融合使用,但是还有提升的空间;并且未来要大量投放,除了政策和技术,还需要有相对成熟的配套场景。”朱国强说,不过在万事俱备之前并不影响他们适当增加快递配送机器人在小范围区域的投放点位。预计今年内京东快递配送机器人还将会在滨海新区的南开大学泰达学院与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开展常态化运营。
 
  无人机:自身成熟度不够高
 
  相比“接地气”的配送机器人,无人机送快递看上去虽然“高大上”,但是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阶段,受居住环境、空域管制等局限,无人机配送业务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消费者终端环节,只能在大型配送站到集散点之间运输。也就是说,消费者暂时不能亲手从无人机上收货,并且多数城市还没有试点无人机配送服务。对此,有人不免发问:“物流无人机从2013年兴起至今已有5年时间,为什么还是停留在‘踏步’阶段?”
 
  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云飞对记者说:“这和国家对民航、空域管制严格有很大关系,为避免涉及有军事机密和干扰民航的航线,无人机飞行并没有全面放开;同时,无人机本身的成熟度还没有那么高,从应用领域来说,无人机分为消费级、商用级、军用级,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只是消费级,它更多的相当于‘上帝之眼’,让人们看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景色,这和商业化应用还不能画等号。”
 
  而在试点区域上,据了解,眼下,物流无人机更多地应用于农村地区,以此来提升“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完善快递服务网络,而城市地区则鲜少布局。李云飞介绍说:“这是因为除了政策、机型成熟度、安全因素,城市道路相对顺畅、物流站点密集、末端配送体系完善,所以对无人机配送的实际需求还没有达到爆发期。”
 
  此外,业内专家表示多数用于快递配送的无人机目前都依靠电池工作,人工用遥控操作其运行的同时,在人机交互阶段,由于存在多种复杂的场景,无人机有效避障是一个还需完善的大课题;并且,无人机初始投资成本较高、电池续航时间短、有效荷载低,这些也都是制约无人机量化的因素。据预测物流配送无人机在技术上达到成熟水平至少还需要5年时间。来源:国际快递

上一篇  城配市场要进行模式创新 重构科技加持将颠覆城配行业
下一篇  搭建农村配送网络打通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百米梗阻路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