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广州货运公司-刘清贵:飞行训练中应关注的五个问题

  飞行员的基本功来自哪里?自然是来自飞行训练。过硬的飞行技术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才有了“机长是保证飞行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的常识。反思近年来发生的不安全事件,结合当下的现实,就飞行训练和飞行安全而言,我们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呢?

张旭

  张旭制图

  1、高度重视飞行作风的养成

  近日,笔者和某航空公司运行副总裁聊起飞行员训练。他介绍了公司的三项举措:一是通过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和舱音监控,狠抓飞行关键阶段的作风养成;二是针对飞行实际需要,每人补充旨在提升操纵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在着陆过程中加强“极限侧风+阵风”训练;三是在年度复训时增加观摩环节,两位飞行员上座,一位在后面观摩,以便观摩者提前进入训练情景。另外一家航空公司的机长也告诉笔者,公司正在进行提升飞行员操纵能力的专项训练,课目是高度500英尺的“小起落”,即“大侧风+颠簸”。其训练细节正是笔者不久前与该公司主管安全的领导探讨过的课目设置。

  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非常接地气的筑牢“三基”的做法,值得推崇。

  近几年来,中国民航注重加强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从管理层级上说,基层就是直接参与航空器运行的生产一线,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流程尤其是“第一手工作质量”,直接涉及飞行安全。因此,工作重心、职责落实要下移,管理层要做“正确的事”,基层要“正确地做事”。基础,则应了那句“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飞行安全来说,基础主要涉及民航人耳熟能详的“人机环”诸要素。基本功,则是完成本职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前不久,笔者应邀参加了第七届AOPA国际飞行训练展会。有参会代表表示,某事故调查出来的最根本原因是机长无视规章,在到达最低下降高度之后,未建立必需的目视参考,盲目下降,而且无视所有的飞行警告。为什么机长会犯这样的错误?技术不过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反映出必须高度重视飞行作风养成。

  根据统计,大量人为不安全事件的始作俑者都是工作作风松懈。民航局先后实施了“五防”整治,进而出台了关于加强飞行作风养成的相关咨询通告。不少航空公司还通过加装舱音设备、监听飞行关键阶段“标准喊话”来规范机组的飞行作风。飞行作风的养成是安全所需,也是大业之举,应该长抓不懈。飞行作风扎实细致,可以弥补许多安全不足。反之,则会使规章标准失效,措施无用。为了提升效果和抓之有物,笔者建议将防止飞行差错的六大工具之应用,有机地贯穿到飞行作风建设的全流程之中。这六大工具依次是标准程序、标准喊话、检查单、交叉检查、飞行简令和指令复诵与证实。

  2、飞行员驾驶岗位是能力岗位

  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11月21日在克里姆林宫向今年8月驾驶客机迫降莫斯科郊外玉米地、挽救200多人性命的英雄机长尤苏波夫和副驾驶穆尔津授予“俄罗斯英雄”勋章。而在中国,有一位机长的真实事件更加惊险,并且被改编成电影《中国机长》,其主人公就是川航机长刘传健。

  美国萨利机长、俄罗斯尤苏波夫机长和中国刘传健机长的英雄事迹表明,飞行员驾驶岗位必须是能力岗位。目前,驾驶舱通行“二人制”机组(机长+副驾驶)。过去,人们往往将副驾驶定位为“小跟班”“学徒工”;而今,已经将其从不操纵的飞行员(PNF)更新为监控飞行员(PM)。副驾驶不但要履行好过去要求的所有职责,还被赋予了监控整个飞行的职责(包括监视机长的每一步操纵动作)。副驾驶岗位和机长岗位一样重要。对机长要求严格是对的,对副驾驶的培训与考核也不能含糊。要摒弃那种不重视副驾驶岗位,甚至将其视为“一个筐”的世俗观点(当不了机长的飞行员,就在副驾驶岗位上度过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说,对机长、副驾驶的训练,绝大部分应替换为对操纵飞行员和监控飞行员职业角色的训练。对成长中的“未来机长”,更应“从娃娃抓起”。

  另外,飞行操纵离不开技能属性的范畴。随着时间的推移,技能往往会发生波动甚至退化。因此,在年度复训中,要有意识地设置并考核一些能促进技能恢复和保持的课目,帮助飞行员重新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操纵技能。对达不到岗位基本要求的,应该“回炉加工”,补充训练。公司实施技术检查时,重点是发现被检查人的能力边界及技术(安全)短板或者缺陷,在任务签派上进行一些必要的限制。为防止误判以及出现人为偏见,应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如QAR)或者两名检查员同场检查、全程录像。对于重要关口的技术升级,应实施逐级检查,技术评审委员会集体把关。

  3、培养过硬的飞行技术

上一篇  国际货代公司-解密新舟700:基于Pro Line Fusion的新舟700飞机综合航电系统设计
下一篇  船期查询-飞猪飞来“风波”:商家解约、投诉不断 背后存隐忧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