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的国际快递-冷链物流“打得火热”,物流巨头争相入局
【编者按】冷链物流企业可以考虑与产地、销售平台合作,通过销售平台将产地端产品集合,冷链物流企业集中提供冷链服务,产地则不需担心因冷链确实而带来的额外损失。此外,这样还能够有助于农产品淡旺季造成的冷库供需上的时空不平衡。
文章转载自万联供应链智库。
近期,随着电商“年终红包”的大放送,生鲜肉类也迎来销量高峰,同时,“盒马”、“超级物种”、“7FRESH”们这些被冠以新零售、零售革命典型的生鲜电商们,除了将美味带给了消费者,也全方位推动了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据统计,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3,0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了19%。从这样的市场规模和需求量来看,中国冷链物流市场依旧处于“高速增长、供不应求”的局面。
眼下冷链物流“打得火热”,但越是新兴、火热的产业就越值得我们冷静下来去思考,让其得以更长足的发展。
例如,当前冷链物流的配套发展是否能跟得上时代的需求?运输过程还存在哪些问题?高耗损和“断链”问题该如何解决?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该如何“出手”?
物流巨头纷纷入局巨大的市场需求让冷链物流行业进入了爆发期,风口之下,电商物流巨头争相入局,阿里巴巴、京东物流、苏宁物流、顺丰等头部企业都出现在赛道上。
阿里旗下驯鹿冷链计划在中国建立50个大中型专业生鲜冷链仓库,布局100条生鲜冷链运输干线、1000条运输支线及冷链短驳。
京东物流接连推出了冷链运输服务“京东卡班”、B2B核心产品“冷链城配”以及*平台化产品冷链整车。苏宁物流宣到2022年将实现100万平方米冷链仓储建设。顺丰则成立冷链物流合资公司“新夏晖”。
巨头们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冲上云霄,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喜人。中国质量新闻网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冷库总量5200多万吨,比2014年增加了1900多万吨,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全国冷藏车保有量18万辆,比2014年增加了10.4万辆,年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冷链物流行业飞上枝头,自然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据统计,仅2017年一年间,并购事件涉及金额就超过80亿元。而在今年5月,生鲜供应链服务平台九曳供应链宣布完成C+轮融资。
尽管同在冷链物流这条赛道上奔驰,但玩家们却各有千秋。顺丰与夏晖强强联合,成立合资公司“新夏晖”,这是顺丰已与超过六成的国内百强药企合作、拥有3座GSP(GoodSupplyPractice,产品供应规范)认证医药冷库的底气。
京东物流似乎更加看重冷链物流体系。从2014年开始,京东物流就确定打造冷链体系。数据显示,目前京东生鲜冷链配送已覆盖全国300个城市,在全国核心城市拥有全温层冷库,日均订单处理达100万件。
与京东物流不同的是,苏宁物流的关注焦点在自建冷链仓。目前,苏宁已形成一张拥有40座冷链仓覆盖173城的全国冷链网。仅上半年,苏宁物流就有17个全国冷链仓开仓。以苏宁小店作为超级入口,再借助苏宁物流冷链仓,苏宁物流计划未来三年打造出家门口的生鲜冷链门店仓。
“十万亿”的市场挑动着每一个物流企业们的神经,也吸引着局外人的目光。无论是顺丰与夏晖合作成立新公司,还是京东入股步步高亦或是万科启动冷链物流园业务,均表明了各路企业们对于冷链的重视。同时,在物流成为支柱性产业后,冷链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固有痛点仍待破解虽然目前冷链物流遍地开花,京东、苏宁、顺丰等电商物流巨头纷纷入局,我国冷链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毕竟起步晚、基础薄弱,其发展成熟度距离国外的冷链运输网络仍有不小的差距。
例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着非常成熟的、全国性的冷链物流网络,头部企业也比较集中,这些冷链物流巨头不仅面向全国,还面向全球市场。
美国冷藏公司(USCS),拥有近22%的全球冷链物流市场份额,在美国九个州的不同地点提供地区性及全球性的分销服务。再比如普菲斯冷库,已在美国设计、建造、运营27座大型冷库,并逐步在亚洲、非洲以及南美洲开展全球冷链仓储服务运营。
而我国目前面向全国的冷链物流企业仍是凤毛麟角。有数据显示,我国90%的冷链企业是区域性的,或是以运输为主的,行业发展很不均衡,行业集中度较低,整体呈现散乱小的状态。
正是由于此原因,导致我国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仍然存在“断链”问题,从而加重了冷链物流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