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海运费-那些末端配送“黑科技”,究竟能帮快递小哥多大忙?

【编者按】科技的本质是通过固定成本的投入,增强对「量」的操作,从而用「量」来摊薄固定成本。而快递末端物流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以机器的固定成本替代人力的变动成本。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运联智库,原作者曹莉。

据中国国家飞时达快递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30亿余件,已连续6年跃居世界首位。

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高速增长,从2014年开始,快递市场份额加速向重点企业集中,头部企业与中小快递企业差距越来越大。行业集中化进程必然伴随着行业出清。在这一过程中,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是一个重要体现。

快递行业在持续了多年的价格战之后,人员、场地等固定成本的压缩空间已经相当有限,尤其是在末端配送环节,大量的人员成本很难消解。

在这样的背景下,快递行业开始对科技赋能物流达成了共识,如何提高科技水平高效发展才是王道。

科技代替人工,效率得到提升

所有的物流商业模式都是在比拼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在成本项的控制做到极限后,企业逐渐把目光从降低成本转向提升效率。

正如辰安物流总裁范鹏在运联举办的「2020趋势与预测」大会现场所说的,「降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企业自身来讲,都希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人工、设备等这些成本目前都无法下降,所以只能提高效率。」节流不如开源,降本不如增效,很多快递企业已经开始对科技赋能物流达成了共识。

以末端配送为例。传统的配送过程中,快递员需要提前联系收件人然后送货上门,若恰巧收件人不在,快递员还需二次上门。而智能快递柜、代收点的出现,免去了快递员不少的麻烦,快递员经过收件人的同意就可以把包裹放进快递箱内或者代收点处,大幅度缩短了等待时间,提高了末端配送的效率。

除此之外,封闭环境中的配送(例如有的封闭小区或园区不允许快递员的进入),也给快递员带来不少的压力,而快递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各大物流商纷纷布局物联网、大数据前沿技术。京东、苏宁物流、阿里等企业依托技术创新,积极整合,以提高「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其中,智能配送机器人,涵盖了从收货、暂存、递送到提货、反馈五大环节的无人配送流程,成为「最后一公里」全新的解决方案。

京东自主研发的快递机器人,能够通过雷达和传感器实现360度环境监测,能够自动规避道路障碍与车辆行人,准确识别红绿灯信号,自主停靠配送点。

苏宁研发的「卧龙一号」无人配送车,通过多线激光雷达+GPS+惯导等多传感器融合定位,AI芯片大脑会自主分析并规划出精确路线,能避障碍物,抵挡恶劣天气。继2018年苏宁推出无人配送车「卧龙一号」之后,又于2019年推出升级版末端5G自动驾驶配送车

上一篇  卡塔尔的国际快递-注意!疫情防控物资减免税征免性质代码为930
下一篇  亚美尼亚空运-线上零售成常态,微信开启“智慧零售”入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