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广州出口空运价格-一图读懂 | 民航人如何做好战“疫”心理防护?

  在与新冠肺炎的生死较量中,上百万民航干部职工毫不退缩,主动请缨执飞武汉航班,坚守岗位守护广大旅客的健康平安,成为了这个春天里的最美逆行者。机场里,客舱中,民航人每天要接触大量旅客,面对疫情,他们并非“不害怕”,而是“责任在肩就不能退缩”。与疫情的搏斗正到了最吃劲儿的阶段,对于逆行者们不仅要做好物理防护,还要做好心理防护,确保他们以最好的身心状态、最昂扬的斗志投入一线战“疫”。

  面对疫情,人类难免恐惧、烦恼、焦虑。非常时期,民航职工最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如何正视自己的情绪和旅客的情绪?如何排解压力?民航单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帮助员工加强心理建设?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专家咨询师卢敏博士。

  Q:现阶段,在疫情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广大民航一线职工可能会出现哪些心理波动呢?

  A: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所了解的民航员工都是好样的!无论是直接与旅客保持高频次接触的飞行员、空乘、安检员、地服人员,还是幕后保障旅客的机务工程师、空管管制员、保洁人员、行政人员等都表现出了超强的职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意识。

  跟这个春节一直守在家里的人不同,民航一线员工需要坚守岗位,保障旅客出行,压力很大,疫情也给服务工作增加了难度。比如安检员要给旅客测体温,乘务员要请旅客填写信息登记表、与旅客交谈和发放餐食,客舱清洁员要对飞机进行更大规模和更高强度的消毒,机务工程师要加大对飞机换气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清洁等。在疫情和工作压力的双重影响下,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担忧、疑病等心理。

  疫情下,民航职工工作不被旅客理解的情况也会增加。比如旅客安检时不愿摘口罩、着急要飞,甚至觉得民航职工接触的人多,会间接传染病菌等,由此会容易产生委屈和愤怒情绪。

  同时,民航员工奋斗在一线,在担心自己被传染的同时,更担心传染给家人,所以有的选择不回家住,有的把孩子送到父母家隔离,有的回家也不敢抱孩子,还担心家人为自己担惊受怕等。由此容易产生愧疚、自责心理。

  Q:民航职工应该如何正视自己的情绪?

  A:一方面,这些情绪反应是正常现象。恐惧、焦虑、担忧是面对威胁时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为“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我们要允许并接纳它的存在,且不应否定、排斥甚至贬低自己,认为自己太脆弱或意志不坚定等。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疫情的好转,这种情绪便会逐渐缓解。

  另一方面,这些情绪反应也有积极的功能。适度的担忧、恐惧及焦虑可以提高警觉水平,提升适应和应对能力。首先能督促自己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家人及身边的人,如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揉眼睛等。同时,在特殊时期情感联结会加强,对家人、朋友会更关注、关心,联系会更紧密,会更能传递温暖与爱。这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

  我还了解到,有的民航职工在疫情下工作,特别是机组人员执行飞往武汉的航班任务,除了前面提到的情绪反应之外,还可能出现一些身体、思维、行为方面的反应。比如肌肉或身体某部位疼痛、肠胃不适、恶心、呕吐、出汗、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甚至失眠、暴躁、易怒等,这些也都是面对危机时正常的应激反应。假如持续1周即有缓解就不必过度紧张。如果超过两周,或出现幻听、危险场景不时在头脑中闪现等情况,建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通过网络在线心理咨询平台、单位提供的心理咨询途径等,请专业人士进行适度有效的干预。

  Q:在疫情期间,民航职工如何自我排解压力,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让适度的紧张情绪发挥积极作用呢?

  A:我建议,民航员工在做好各种身体防护的基础上,要尽量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信息获取定时,塑造正向思维。

  假如每天不断刷手机关注疫情信息,想从中找到自己可以掌控的信息,获得暂时的“控制感”,反而会陷入“越关注越紧张,越紧张越关注”的恶性循环中。道听途说会让人无所适从,过度沉静在负面信息中也可能产生“替代性创伤”。所以建议设定一个“信息闹钟”。比如,规定自己每天早、中、晚分3次查阅疫情信息,且每次不超过10分钟。而且要从权威、官方渠道获取正确的疫情信息、身心防护信息和心理健康信息,防止信息过载,增强安全感。

上一篇  海运到澳大利亚-国航1月份平均客座率76.6%,货邮运输量同比下降15.5%
下一篇  深圳出口空运-春秋航空发布绿翼银卡及金卡会员等级延期保护政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