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国际海运机场防疫最吃紧的时候,上海浦东使出了这个大招,防控闭环变得更“聪明”了

机场防疫最吃紧的时候,上海浦东使出了这个大招,防控闭环变得更“聪明”了

  图片来源:上观

  中午11点,正是浦东机场境外航班抵达最密集的时候。往常此时,胡绍宝都会非常焦虑:现在哪个临时留验点人较少,可以派车过去?早上派出去的志愿者,到哪里了?再派人出去,后续人力还能跟上吗?作为浦东新区派驻浦东机场T1航站楼的驻场指挥,他常常面临艰难的选择。

  不过昨天,胡绍宝却显得从容了很多。看到航班降落的信息,他拿出手机,点开刚上线的“浦东入境人员转运留验共享平台”小程序,各个留验点的实时数据,包括可用房间数量,人员准备情况以及每个驻场志愿者的动态,他都一目了然。“准备接送下一个航班入境人员前往第二号留验点。”胡绍宝果断地下达了指挥命令。

  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做好旅客转运工作,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做到闭环更“密闭”,转运更顺畅?浦东正在尝试运用大数据手段,让防疫闭环变得更加“聪明”,更加高效。

  驻场志愿者就怕“心里没底”

  作为驻场指挥,胡绍宝管理着13名志愿者,每次轮班一干就是12个小时,最多一天要连续转运200多名入境人员。腰酸背痛,喉咙沙哑,对这些驻守机场的志愿者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但让胡绍宝最难受的,还是心累。“按照现行规定,入境人员要从机场集中转运到临时留验点,随后在那里进行信息采集、核酸测试,并被带到独立房间等待测试结果。航班抵沪高峰的时候,留验点的人会很多,排队等待检测的队伍也很长,有时候还会遇到房间不够用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不敢向留验点发车。但不发车,旅客在大巴车上等候,时间久了也会情绪急躁,而且后续航班又源源不断地到来。我们只能不停打电话,询问各个地方的信息,力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还有一个让胡绍宝头痛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志愿者力量。“驻场志愿者分成两拨人,一拨负责在机场大厅引导旅客登记,另一拨负责转运。转运的志愿者派出去后,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车辆有没有完成消毒,能不能及时赶上下一拨旅客高峰,这些在以前都是心里没底的。”“心里没底”的胡绍宝最怕的就是,志愿者都派出去了,万一不能及时赶回,后续航班旅客大量滞留在机场,情况不堪设想。

  更为严峻的是,境外疫情迅速蔓延,重点国家范围一再扩大,短时间浦东全区的集中隔离点、临时留验点数量大增,各个部门、各个驻点之间尚未充分磨合,信息的梗阻导致焦虑在扩散。

  小程序让防疫工作更有序

  如何让信息“跑起来”,更好地提高机场转运的准确性和效率?

  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召集技术骨干开发信息共享的小程序。数据“大白”们通宵达旦,在政务云上紧急开通资源搭建数据库,快速汇聚各条线的需求,解决好信息的来源、汇聚等问题。仅仅花了一天两夜的时间,就开通上线了“旅客信息中英文登记”和“浦东入境人员转运留验共享平台”两款小程序。

  “旅客信息中英文登记”解决了入境旅客重复登记信息,从而造成长时间等候的问题。此前,旅客抵沪后,要先在机场填写健康申报信息,然后转运至隔离点或留验点时,还要再排队填报一遍。中英文登记小程序启用后,把采样登记和入住登记关口前移了,旅客只要在机场填写一次信息,进入留验点后,只需出示相关证件复核,就可以进入检测和观察程序。

  “浦东入境人员转运留验共享平台”则成为驻场志愿者和留验点工作人员的“好帮手”。在小程序上,护送入境人员的车辆从机场出发后,入境人员的数量、车号等信息会第一时间推送到留验点负责人的手机上,留验点可以提前为采集信息、采样、安排房间做一系列准备。当空车准备返回机场时,驻守机场指挥长们则会收到车辆和人员的返回信息,能提前调拨资源,安排好后续入境人员的护送工作。

  最让指挥长们欣喜的是,空车返回后的半小时,系统会自动提醒各个留验点及时更新可用房间数量。指挥长们就能根据留验点实时情况,更有序地安排下一步入境人员的转运工作。

  大数据多次参与协同“抗疫”

  其实,运用大数据协同“抗疫”,在浦东不是首次。

上一篇  广州海运-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总体规划获民航局批复
下一篇  顺丰国际福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国际航线明起全线停航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