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发挥出当地的气候自然环境-国际物流
当初,在世界上最繁忙之一的珠江航道上,建设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其难度之大,直逼人类技术极限。
新一轮的超级基建,正在来的路上。
昆明借由长水国际机场,成功发挥出当地的天气自然环境,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基地,像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一样发展出了高端花卉产业。
第二个信号
(蓝色部分为待建航道,主要位于苏北)
而济南、长沙、合肥等地落空。
假如万一哪天“铁幕”降临海岸线,我们仍可以从哈尔滨出发,顺着中东铁路到俄罗斯海参崴借港出海。
假如从上海出发,往西直直凿出一条人工运河,这个间隔可穿透西半球直达英国伦敦。
但建这条跨越80海里(约130公里)的跨海通道谈何轻易,放几年前都被说成是天方夜谭。
未来拥有机场的城市,将远比下边这张图还要密密麻麻。
我在两年前的文章《造价1100亿的港珠澳大桥,为什么值得用一百年收回本钱?》就说过,
而失往了国际性综合交通关键城市的加持,未来济南跟青岛争夺国家中心城市,可以说具有先天上的弱势。
9000公里的高等级航道落地后,相当于沿海港口延伸进了内河,将非常有利于沿江经济带的发展状大:
这可能会开启中国基建征服海洋时代的序幕。近年来,固然中国在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但也只能说是大陆的王者,海洋话语权很弱。
此外,纲要当中还有一句非常关键的意见:未来“市地级行政中心60分钟到机场,基本实现地级市之间当天可达”。
它将把长江和珠江,继两千年前开凿的低等级灵渠之后,真正历史性的链接在一起。
不如如此,纲要还部署了非常重要的7条走廊通道,其中之一的京哈走廊通道支线,便是哈尔滨-沈阳-大连-青岛。
第五个信号
这几乎即是宣告了未来这一轮机场大跃进的布局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