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而航空业则又是受伤害最严重的-物流

  以对航空出行的需求最为强烈的国际旅游市场为例,在1950年代,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是全世界旅游者光顾最多的目的地,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而2015年这个数据已经降为50%,欧洲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迹仍然以37%的份额高居榜首,而亚太地区跃升到了25%左右,这一变化说明旅游市场不但变得更多元化了,而且变得更大了,这也意味着对航空出行更多的需求。中国的境外游人数也从1999年的不足9百万跃升到2018年的1.5亿,然而如此大体量的奔腾也不足以惠及所有人,作为一个拥有14.5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仍然有10多亿人没有享受过航空服务,在2021年最严冷的1月份,全国航空出行人数(以ID数衡量)仅为2千万,占总人口的1.4%。放眼全球来看,国际航空旅行同样也是一种少数人才能有的体验,有相关猜测以为,全球80%的人口甚至从没有上过飞机;根据瑞典林奈大学的统计,2018年全球人口中仅有11%的人乘坐过飞机,其中仅有4%出过国,即使是在富裕国家,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坐过飞机。因此业界普遍以为,航空旅行高速增长的基础仍在,而且原来的出行需求在被疫情压抑了一年多之后将会出现复仇式的反弹,旅游目的地要担心的不是没生意做,而是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游客潮、如何在经营业务和防控疫情以及保护生态之间做出平衡;对于酒店、餐饮和娱乐行业来说,头等大事是应对游客对卫生安全和社交间隔的新要求;而对于航司来说,如何通过分析实时的数据,对机票定价和运力投放做出优化配置,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则是摆在眼前的一个新挑战。

  民航资源网2021年2月23日消息:2020年的新冠疫情将全球和旅行相关的行业推向了谷底,而航空业则又是受伤害最严重的。时至本日,我们还该不该相信航空旅行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甚至变得更为强健?新冠疫情带来的伤害是永久性的还是暂时性的?人们出行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这些基本逻辑在疫情影响之下改变了吗?我们为了应对疫情所做出的努力会带来哪些永久性的改变?让我们尝试着在本文中对这些重要的题目作出回答。

  固然乘坐飞机在物理意义上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很低,但旅客以及监管机构还是需要心理意义上的保障,而数字化的手段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国际航协正在积极推动一个名为Travel Pass的应用程序,这个程序可以让各国海关和卫生安全机构查看经过认证的机构为旅客颁发的测试报告,这正是为了顺应健康证实正在成为与护照一样重要文件的趋势,就像国内使用的健康码一样。

  但是旅行曾经是一种奢侈的、耗时的行为。100年前的远程旅行只能通过轮船或者飞艇,1912年的时候假如你登上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出行,最低要花费30英镑(现在的3,500美金左右),而坐横跨西伯利亚的火车从北京到莫斯科则需要花费5天的时间,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在1950年,全世界仅有2千5百万人次出国旅行过。

  航空业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切,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2019年全球国际旅客中,近60%的旅客是乘坐飞机出行的,相比之下乘坐轮船的仅有5%、乘坐火车的仅有1%。航空出行的占比如此之大的原因不仅是由于航空是最快的交通方式,更多的是由于随着航空科技的发展,更大载重、更省油、更低运行本钱的机型投进市场,大大降低了航空旅行的本钱,使得长途旅行从贵族式的享受变为普罗大众的行为,相比1950年出国旅行的2千5百万人次而言,2019年的数据是15亿。

上一篇  对提升我国民航新冠病毒疫苗运输能力的有关思考
下一篇  所有入境澳门的人士无须因曾在14日内前往内地任何地方而接受医学观察或自我健康管理-深圳空派

更多  >>